德育工作

赵金伟:用“心”共建思齐班

2020.11.03 | |


十年的班主任生涯让赵金伟变得自信平和,见贤思齐;让赵金伟的学生们变得积极进取、礼貌谦逊;让他们的家长变成了孩子的朋友,老师的同志。这些改变都源于赵金伟不再只用眼睛去看,她还用真心与他们去交换。十年的班主任生涯成就了她,所带班级先后四次获得区级先进班级体、两次荣获区级优秀团支部,获得区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所承担的主题班会、德育课例和禁毒课例分别获得区级一二三等奖,撰写的十多篇德育论文分别获得区级和市级一至三等奖。“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而自省”是她的座右铭,在她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她的学生们,为此,她确定了共建“思齐班”的班级目标。

一、巧抓常规  正人心  人本管理  助梦起航

新班级建设的第一要务是抓常规。赵金伟先制定育人的总体目标,再分阶段制定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这样才能让师生都清晰明了,有的放矢。目标之间、计划之间要重复和累加,好习惯才能在不断的强化和完善中形成。目标还要有灵活性,尊重个性的同时,根据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制定个性目标。

在晨午捡时,利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历史上的名人轶事等形式引出,摆事实,不讲道理,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得出见解,再引导学生“见贤思齐”。用小组评比的方式代替对个人的说教。迟到问题解决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活动参与积极了,班级凝聚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人生梦想从这里开始起航。



二、关注特别  暖人心  发挥特长  成就梦想

小马同学父亲过世早,与母亲相依为命,缺少生活来源;又因家住深山区,长期住校,缺少亲情关爱。于是,赵金伟注意他,夸奖他,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膀,让他知道我在关心他,他慢慢的开始和赵金伟分享成功和苦恼;有一次,他高兴的来向赵金伟报告:“老师,我十一期间去灵山打工,六天挣了600元钱。老师,我厉害吧!就是又冷又累,我都穿军大衣了,累得我昨天在家睡了一天,现在还没睡醒呢!”赵金伟看了看他那晒黑的小脸说:“小马,你都瘦了,辛苦了!”他开心的露出了十六颗牙齿。还未来得及转过身去,我忍不住泪湿眼眶,小马看见了,但他什么也没说。从那以后,小马变了,不在是老师眼中的不学无术的刺儿头,而是一个积极上进的暖男了。

小曹同学也高大帅气,爱好朗诵、专业课成绩十分突出,但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因此,惧怕高考。高考前他表达了对考试的恐惧。为了帮助小曹同学战胜自己,赵金伟用红丝线给他编了一个手环,告诉他,这是幸运手环,当年我就是带着它考上大学的。他高兴的接过去带着它上了“战场”。结果可想而知,他的成绩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顺利的考上全国排名第三的传媒大学。

三、沟通师、长  敬人心  携手互助  与梦共翔

班主任是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学生沟通,夸一夸每位老师的特长,讲一件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基本情况。这样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也可以因材施教,课堂和谐了,师生成长了,达到了双赢。

班主任还是学生与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志向,那就是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梓豪因打架被原学校劝退,来到班里后,情绪低落,自暴自弃。与梓豪父母沟通,互敬互助;与梓豪谈心,了解需求;安排家访,达成共识。目前梓豪已适应了新的环境并开始寻求新的生活和学习的目标,为考取体育大学努力着,家校携手,互敬互信,为梓豪实现梦想保驾护航!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的:“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育人这条康庄大道上,让我们带着正心、暖心、敬心和爱心唤醒一个个灵魂,共建一个集体一起踏上追梦之旅吧!


赵金伟简介

赵金伟2003年7月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在北京市育园中学工作已有15年,这十多年的青春献给了热爱的教育事业,献给了敬爱的门头沟的父老乡亲!在工作中,她体会到作为教师的爱与恨,苦与乐,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一行,它成了赵金伟生命意义所在。

她带的班级秩序井然,四次被评为区级先进班级体;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市区级奖项:论文《新时期 新挑战 新思路——“拆迁”学生问题浅析》获得北京市三等奖;论文《心理健康助力我成长》获得北京市二等奖;论文《“爱”和“严”班级管理的左膀右臂》获得北京市三等奖;论文《柔软的花儿 坚强的心》获得门头沟区一等奖;论文《班主任工作的十点准则》获得门头沟区优秀奖;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社会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