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第八中学永定实验学校是门头沟区教委和西城区教委合作开办的12年一贯制创新实验学校,现有初中、高中学生1000余人,教职员工155人。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守正创新,继承了北京八中优秀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门头沟区特色的办学文化,深化特色品质学校建设,逐步建立起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人治走向法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控制走向协调的现代学校治理新模式,有效激发与释放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新时代国家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统筹科学管理 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北京市第八中学永定实验学校始终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育人质量的根本标准,不断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探索适应学校需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明确治理目标,构筑以学生为本的核心价值追求。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以落实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实施符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分层分类培养人才;着眼于未来,让每个学生不仅拥有深厚的学识底蕴、开阔的社会视野,更能够立德修身、志向高远。
二是创新治理体系,夯实学校管理的基本框架。不断整合优化管理方式,突出年级管理的运作方式,以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在管理体制上,采取“年级主体,学段运行”的发展模式,突出年级主体地位,强化初中部、高中部学段管理责任。一方面服务年级管理,另一方面给各学段留出充分的自主空间,更好地服务学生、引领学生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对人才的纵向贯通培养,主动建构“小初衔接、初高一体”的办学格局,各年级在基于学段统一性的基础上再进行多元化发展,使学生成长的连续性能够与教育的连贯性充分融合。以承上启下、确保衔接为核心原则,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使学校教育具有持续性和延展性,更加匹配学生的成长规律,激发学生潜能。
三是提升治理能力,激发学校的竞争活力。建设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课程体系,以“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思维品质和健全人格,具有家国情怀以及创新能力”为课程目标定位,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强化学生体质和意志品质,形成凸显学校特质和品位的课程图谱。建构促进学生内驱需求的常态课堂,形成自然、真实、尊重、乐学、有效的课堂教学特点。探索挖掘学生成长潜能的培养体系,重视引导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尊重生命主体,激发成长潜能”的育人理念为指导,强调学生在成长发展中的本源性和主体性,以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为抓手,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辅导。
四是优化治理生态,构建多方参与的支持体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力求让不同教育主体围绕共同的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开展对话互动、协同发力,促进学校治理从单一的行政管理逐步转向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治理。充分发挥家校社资源优势,在重视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让家长深度体验学校生活,理解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策略,激活家长的教育能量,真正形成家校合力培养创新人才的育人局面。整合一切有益于学生发展的社会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广阔的社会与生活环境中进行选择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实现全面发展。
打造优质社团 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实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学校以打造优质丰富的社团活动为主体,每学期开设近20个学生社团,为学生拓展新的成长空间,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青春”朗诵社和梦想电视台社团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两个特色社团。“青春”朗诵社自成立以来,师生创作展演了大量优秀的朗诵作品,很多学生通过社团了解朗诵、喜爱朗诵,展示青春风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初中部校长唐丽华介绍,朗诵社课程以古代和现代诗文为主要学习内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能够通过学习朗诵加深对经典古诗词的了解和喜爱,又能够学习优秀而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思想品德、社会交际等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体现出学校倡导的“勤奋进取和谐致美”的精神。梦想电视台社团则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社团活动内容聚焦校园学习生活,展示师生校园风采。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实体验到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学校打造了一间虚拟演播室,不仅配备了导播台、摄像机、提词器等专业设备,还特别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视频录制剪辑进行指导。“请大家随主持人走进垃圾分类小课堂……”在虚拟演播室,初二年级(3)班的丁贞旭正在试录一期关于垃圾分类的节目。在参加了社团活动后,他对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新闻制作和报道产生了浓厚兴趣。如今,在校园中,经常都能看到小记者、小主播们播报采访的身影。
创新评估体系 提高教师能力素养
学校创新评估体系,大力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强化管理,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建设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定期对教师进行教研交流指导,分享经验成果。提倡老师在课堂中少说、精讲、优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培养探究学习的兴趣。在提升教师能力方面,学校教研团队主要从五个方面帮助教师提升能力,打造高效课堂。一是帮助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用好教材;二是带领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情境创设、新课引入、活动组织等课堂重要环节;三是辅助教师灵活驾驭课堂,依据课堂生成情况,灵活调控教学流程;四是引导教师认真设计课堂练习,提高师生学习的针对性、多样性、层次性与拓展性;五是要求教师要学会激励与表扬学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对年级和教研组的督导评估机制。以尊重各年级和学科组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为出发点,制定了督导指标体系和任务要求,及时找出各年级和学科组工作中的不足,督促及时改进,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创新教师分类分层评价机制,利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创造潜能,引导教师生成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逐步建构专业教师、特色教师、教辅人员、服务员工四个系列的评定指标。强化名师、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建立了特级教师工作室,推动名师培养工程,围绕课堂教学、校本培训和教学研究三个方面积极推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李纪洲(北京市第八中学永定实验学校校长):
北京八中永定实验学校本着“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为育人目标,带领全校教师在创新探索教育教学实践中,顺应学生学习主体本性和学习内容本质,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差异与个性,促进学生不断成长,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积极创设学习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目前,学校已经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常态课堂,让师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优质高效。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也围绕“帮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办学理念,开发出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及“易知、易明、易行、易评”的社团。希望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和社团活动中能够“好学、活泼、团结、进步”,要“会玩”“会学”“会友”。
在不断创新发展中,学校形成了独特的优势,显现出不少成果。一是品牌效应初步彰显;二是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三是学校文化初步成型;四是校园氛围健康向上;五是教师素养不断提升;六是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希望在学校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中,教师能够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幸福快乐,早日成才。